- 观点1: 略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
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、气侯环境、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,会出现在原料、口味、烹调方法、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,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。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,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。中国人注重“天人合一”,西方人注重“以人为本”。
这里简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。
一、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
对比注重“味”的中国饮食,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。不论食物的色、香、味、形如何,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,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、维生素、蛋白质等等。即便口味千篇一律,也一定要吃下去——因为有营养。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。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。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,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,形上学理互相连贯,便结成形上哲学。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,使之在自然科学上、心理学上、方 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。但在另一些方面,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,如饮食文化。在宴席上,可以讲究餐具,讲究用料,讲究服务,讲究菜之原料的形、色方面的搭配;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,从洛杉矶到纽约,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,无艺术可言。作为菜肴,鸡就是鸡,牛排就是牛排,纵然有搭配,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,一盘“法式羊排”,一边放土豆泥,旁倚羊排,另一边配煮青豆,加几片番茄便成。色彩上对比鲜明,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、调和,各是各的味,简单明了。
中国人是很重视“吃”的,“民以食为天”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。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,人们总是吃不饱,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,我想,这大概是出于一种生存需要吧。如果一种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,那么就会出现两种现象: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,不仅维持生存,也利用它维持健康,这也就是”药补不如食补”的文化基础;另一方面,对吃的过份重视,会使人推崇对美味的追求。
在中国的烹调术中,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,以至中国人到海外谋生,都以开餐馆为业,成了我们在全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!遗憾的是,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,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,我们的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饨煮,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,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。因而一说到营养问题,实际上就触及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。民间有句俗话:“民以食为天,食以味为先”。就是这种对美味的追求,倒使我们忽略了吃饭的真正意义。
中国人在品尝菜肴时,往往会说这盘菜“好吃”,那道菜“不好吃”;然而若要进一步问一下什么叫“好吃”,为什么“好吃”,“好吃”在哪里,恐怕就不容易说清楚了。这说明,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“意境”,即使用人们通常所说的“色、香、味、形、器”来把这种“境界”具体化,恐怕仍然是很难涵盖得了的。
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,关键就在于它的味。而美味的产生,在于调和,要使食物的本味,加热以后的熟味,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,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,使之互相补充,互助渗透,水 融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,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。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,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,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,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,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。
在中国,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,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。作为东方哲学代表的中国哲学,其显著特点是宏观、直观、模糊及不可捉摸。中国菜的制作方法是调和鼎鼐,最终是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滋味。这一讲究的就是分寸,就是整体的配合。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,一切以菜的味的美好、谐调为度,度以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,决定了中国菜菜系的特点乃至每位厨师的特点。
二、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
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,所以专吃大块肉、整块鸡等“硬菜”。而中国的菜肴是“吃味”的,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: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,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,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,一到中国厨师手里,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。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。
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,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,比西方多六倍。实际上,在中国人的菜肴里,素菜是平常食品,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,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,所以自古便有“菜食”之说,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。中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,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缕万丝的联系。他们视动物为“生灵”,而植物则“无灵”,所以,主张素食主义。
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,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,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,如罐头、快餐等,虽口味千篇一律,但节省时间,且营养良好,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:高个、长腿、宽大的肩、发达的肌肉;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、肩窄腿短、色黄质弱。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,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,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。
三、饮食方式的不同
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,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。在中国,任何一个宴席,不管是什么目的,都只会有一种形式,就是大家团团围坐,共享一席。筵席要用圆桌,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、礼貌、共趣的气氛。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,它既是一桌人欣赏、品尝的对象,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。人们相互敬酒、相互让菜、劝菜,在美好的事物面前,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、礼让的美德。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,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,但它符合我们民族“大团圆”的普遍心态,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“和”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,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,因而至今难以改革。
西式饮宴上,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,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。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,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,达到交谊的目的。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,那么可以说,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,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。由此可见,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,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,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。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。此法是: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,大家各取所需,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,走动自由,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,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,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、对自我的尊重。但各吃各的,互不相扰,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。
所以,归根结底还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差异。但是,这种差异似乎在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的模糊。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以不再只注重菜的色、香、味,而更注重它的卫生与营养了。尤其是在经历了非典以后。还有,人们因为越来越繁忙的工作,觉得中餐做起来太麻烦,不如来个汉堡方便等。这样一来在饮食上差异也就不太分明了。
你好、希望能帮到你哈! - 观点2: 长沙人不就是湖南。湖南湘菜啊。 所以湘菜的特征就基本概括了长沙人的习惯和饮食文化。 一般说来,湖南饮食风俗主要有以下特征:
1、在湖南,“吃”具有比较丰富的社会意义。首先在人们的婚嫁丧娶这类大事中,总是以吃作为其重要内容。结婚称“吃喜酒”;死了人,俗称“吃肉”;添了人口,一定要吃“满月”;过生日,则要吃荷包蛋,吃“寿面”。其次,“吃”也是人们重要的社交手段之一,朋友、熟人见面,第一句问候常常是:“吃了饭吗?”去朋友家做客,能够吃到10样或12样菜,就意味着受到了主人最热情的款待。
2、在湖南,由于地理、气候等方面的原因,绝大部分地区种植水稻,人们日常饮食以大米为主食。但在少数山区,特别是湘北山区的一些地方,种植旱粮作物,只能以玉米、红薯、马铃薯等为主食。近年来,这些地区经济逐步发展,生产烤烟或药材,卖给国家可以换回大米,所以逐渐也以大米和玉米为主食了。红薯、马铃薯逐渐从主食中分离出来而成为制作淀粉类食品、酿酒、晒干菜等的原料或养家畜的饲料。在湖南,无论城市乡村,人们都是一日三餐。所不同的是,城市中,早餐比较随便,一天之内最重晚餐,一周之内最重周末的饮食。乡村中,一天三餐无明显差别,每逢农历节日或节气,在饮食上一般要比城市来得隆重。一年之内,最重春节前后的饮食。此外,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,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根据季节时令来制做一些腌菜、干菜、泡菜、酢菜、腊菜。每逢客至,总要端上桌来显示主妇的手艺和持家能力。
3、不分男女老幼,普遍嗜辣。无论是平日的三餐,还是餐厅酒家的宴会,或是三朋四友小酌,总得有一两样辣椒菜。
据说辣椒原产于南美洲热带地区,明末传入中国。湖南地理环境上古称“卑湿之地”,多雨潮湿。辣椒有御寒法风湿的功效;加之湖南人终年以米饭为主食,食用辣椒,可以直接刺激到唾液分泌,开胃振食欲。吃的人多起来,便形成了嗜辣的风俗。湖南人吃辣椒的花样繁多。将大红椒用密封的酸坛泡,辣中有酸,谓之“酸辣”;将红辣、花椒、大蒜并举,谓之“麻辣”;将大红辣椒剁碎,腌在密封坛内,辣中带咸,谓之“咸辣”;将大红辣椒剁碎后,拌和大米干粉,腌在密封坛内,食用时可干炒,可搅糊,谓之“胙辣”;将红辣椒碾碎后,加蒜籽、香豉,泡入茶油,香味浓烈,谓之“油辣”;将大红辣椒放火中烧烤,然后撕掉薄皮,用芝麻油、酱油凉拌,辣中带甜,谓之“鲜辣”。此外,还可用干、鲜辣椒做烹饪配料,吃法更是多种多样。尤其是湘西的侗乡苗寨,每逢客至,总要用干辣椒炖肉招待。劝客时,总是殷勤地再三请吃“辣椒”,而不是请吃“肉”,可见嗜辣之甚。近年来,湖南菜颇受欧、美、东南亚地区顾客的欢迎,尤以美国及加拿大人喜食味浓、香、鲜、辣的湖南菜。在美国,有的湘菜馆门前悬挂画有大红辣椒的牌子,上书湖南辣椒,馆内女招待的围裙上,也绣着大红辣椒。
4、湖南人爱吃苦味。据文献记载,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。《楚辞·招魂》中有“大苦咸酸,辛甘行些”的诗句。这里的“大苦”,据说就是豆豉。那么这种由豆类加工而成的调味品,已有2000 多年的历史了。至今,湖南人还有爱吃豆豉的习惯,如“浏阳豆鼓”,就是地方名优特产之一。其它如苦爪、苦荞麦,也都是湖南人所喜爱的食湘俗嗜苦不仅有其历史渊源,而且有其地方特点。湖南地处亚热带,暑热时间较长。祖国传统医学解释暑的含义是:天气主热,地气主湿,湿热交蒸谓之暑;人在气交之中,感而为病,则为暑病。而“苦能泻火”、“苦能燥湿”、“苦能健胃”。所以人们适当地吃些带苦味的食物,有助于清热、除湿、和胃,于卫生保健大有益处。纵观湖南的地势地貌,湘北多为湖区,湘西南多为山区,湘中则为典型的丘陵地带。这种地域上的差异,导致了湖南各地饮食风俗的多样性。我们把它划为三个食风区,即湘西食风区、湘中南食风区和湘北食风区。 - 观点3: 优点是好吃,缺点是油重,偏咸鲜,不符合现代健康饮食标准。
希望采纳。 - 观点4: 你好,我来为你解答:
喜欢吃辣的 特别是臭豆腐 - 扩展阅读1:夏日常吃哪些水果可以轻松吃出好气色?吃柚子可以美白吗?
- 1、夏季轻松吃出好气色1、柠檬说起美白水果,柠檬当然是排第一个。柠檬是水果中的美容佳品,因含有丰富的维他命C和钙质而作为化妆品和护肤品的原料。用柠檬美白,既可以内服也可外用。其主要的美容功效有:增白洁肤、去除...
- 扩展阅读2:吃什么水果对皮肤好还能美白的
- 想要美白、想要肌肤白里透红,看起来粉嫩嫩的好气色,就请多吃下面这些美白水果_!这些水果都富含维生素C,可保持肌肤美白有弹性、防止皱纹产生;维生素E可抗老化和抗氧化,预防皮肤色素沈淀、消除黑斑、黄褐斑等,让肌肤由里...
- 扩展阅读3:广东当地美食都有什么好吃的
- 广东当地美食非常丰富,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试的:1.煲仔饭:煲仔饭是广东的传统美食之一,通常由米饭、肉类、蔬菜和调味汁组成。煲仔饭的特点是口感鲜美,香味浓郁,而且每家店的味道也不尽相同。2.潮汕牛肉火锅:潮汕牛肉火锅...
- 扩展阅读4:最受欢迎的旅游特产推荐,让你的旅行更有趣!
- 一、地方小吃 每个地方的小吃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特色,能够让旅行者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当地的文化和习俗。例如,去泰国旅游时必须品尝当地的扇贝粥、冬阴功汤等美食;去香港必须品尝烧腊、点心等小吃。此外,很多地方...
- 扩展阅读5:泗家水红头香椿属于哪里的特产
- 泗家水红头香椿是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泗家水村的特产。泗家水村香椿标准化生产基地特产的香椿“头大抱拢、红润光亮、椿味香浓、肉质鲜嫩”,是本地名特优品种,系山中珍品。泗家水红头香椿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。...
- 扩展阅读6:西畴香椿属于哪儿的特产
- 西畴香椿是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的特产。西畴县一直有种植香椿的传统,嫩芽可食用,香泽可口、营养丰富。香椿是我国人民熟知和喜爱的树种,嫩芽可食用,香泽可口、营养丰富;木材纹理细腻,可制作高档家具、体育器材和船舶;木屑及...
- 扩展阅读7:西藏阿里有哪些土特产
- 阿里最著名的特产是普兰的木碗。普兰县有很多制作手工木碗的作坊。制作方法是将一块木胚粘在木棒上,放在架子上,用绳子缠绕起来,就成了简易车床。脚踏绳子两端,带动木棒和木坯转动。用磨料打磨木坯,慢慢打磨成碗状。普...
- 扩展阅读8:南昌能带走的十大特产
- 1、石头街麻花:南昌本地人没有人不知道这个的,这是南昌市的著名小吃。这里的麻花制作工艺十分繁琐,用料讲究,所以导致这里的麻花十分的酥脆香甜可口。2、南昌瓷板画:南昌瓷板画又称肖像画、瓷像,是江西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...
- 扩展阅读9:土特产能归到旅游景点一类吗
- 也可以,人文小吃景点都算地方特色景点
- 扩展阅读10:为什么旅游一定要买当地特产呢?
- 特产是某个地区特有的商品,它们常常代表着当地的文化和风俗,购买它们是在某种程度上表达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热爱。例如,你可以尝试购买当地的手工艺品、特色食品或纪念品等。此外,购买特产也可以是旅行中一个很好的纪念和回...
美食特产问答汇集土特产、特色美食及特色工艺,促进美食文化传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