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食特产问答汇集土特产、特色美食及特色工艺,促进美食文化传播!

中华美食中有哪些真正有几百年的历史?

我来答
观点1: 我认为是黄糕。今天的北中国的人们的主食是白面,吃其他主食的人很少。可以说,只有山西,陕北,河北,内蒙古四省交接的一带还经常吃些五谷杂粮,主要有黄米面(黍子),小米(粟),荞麦,莜麦等。但是,如果让时间倒退到唐朝,你会发现,那时的北中国的人们吃的主食很少有白面,基本都是黄米面(黍子),小米(粟),荞麦,莜麦。尤其是黄米面(黍子),简直是唐朝(含)之前的北中国人最常吃的主食。打个不恰当的比喻,其流行程度不比现在的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差。
观点2: 黄米面(黍子)在商周时期就是主食。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相关记载。诗经中的《硕鼠》就说到:硕鼠硕鼠,无食我黍。——《诗·魏风·硕鼠》论语·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: 丈人“止子”路宿,杀鸡为黍而食之。注意,这里已经同时提到了鸡和黍。可见,吃黍子的时候经常是就着鸡肉的。当然,还有著名的黍离之悲。《黍离》全文:彼黍离离,彼稷之苗。行迈靡靡,中心摇摇。知我者谓我心忧,不知我者,谓我何求。悠悠苍天,此何人哉。这个大致说的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夏天,周大夫行役路过镐京,看到埋没在荒草中的旧时宗庙遗址,有感于周室的被颠覆,悲伤而作。
观点3: 火锅吧,在农业出现后,人类才会使用陶来烹饪,而在这之前,人类最多只是烤肉。毕竟没有大规模的农作物和驯化,人类无法获得稳定的食物,基本上是吃一顿饿一顿,找到就吃。而使用陶器来做饭,这属于烹饪技术了,是农业的产物,可是这次考古直接告诉你,即使没农业,即使食物少的可怜,都无法影响中国人的厨艺展示,想象绝大多数人类还在四处狩猎就像现代某些非洲部落一样,而这群中国人除了狩猎外,随身还抱着陶罐。画面太美。
观点4: 唐朝,黍子也是非常常见的主食。孟浩然的《过故人庄》中是这么写的:故人具鸡黍,邀我至田家。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。开轩面场圃,把酒话桑麻。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。这里也提到了鸡黍,可见黍子和鸡肉在古代就是很常见的一种食材搭配。
观点5: 面条是风靡全世界的食物,至少有2000年历史,然而,对于面条起源,依然有争议,中国起源、意大利起源或者阿拉伯起源都有各自的说法。这个是中华美食中最长久的一样了。
观点6: 黄糕具有“黄、软、筋、香”四大特点,吃起来松软可口、非常筋道、十分味美。尤其是它的粘性很高,小朋友如果在换牙的时候吃黄糕,有可能把牙都直接粘下来。更进一步的吃法是炸糕,就是把黄糕包馅后在油锅中炸一下就成了油炸糕了。
观点7: 蒋侍郎豆腐和老北京酥鱼,以酒代汤,烹出无尽妙味。最近,有美食达人通过网络视频传授「蒋侍郎豆腐」的做法,心灵手巧的才女文文随即便在家里亲手烹制一回,然后在朋友群里传授体验,夸赞说口感非常好,豆腐经米酒炖过,有股特别的甜味。
观点8: 2400年前的骨头汤,铜鼎中竟然发现了骨头汤。这件素面铜鼎高20厘米,当考古工作者小心翼翼揭开铜鼎的顶盖时,发现鼎内保留有二分之一容积的液体,浑浊的液体内还漂浮着类似于鸡的禽类的骨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