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大怀药原产地介绍
怀庆府是明清的一个行政区域,夏时称“覃怀”,后称“怀州”,元称“怀庆路”。明洪武元年(1368)十月为怀庆府。它的地理范围大致相当于如今河南省焦作市、济源市及新乡市的原阳县所辖地域
为何叫怀庆府,这里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。
元朝大德三年(即公元1299年),元成宗派他的大侄子海山镇守漠北,大德八年(即公元1304年),海山被封为怀宁王,改镇青海。大德九年七月,元成宗又命他的二侄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到怀州奉养母亲,这个二侄子对他的母亲十分孝顺,每天早晚问安,亲自侍奉他母亲的膳食,有时他母亲病了,他整夜不睡,侍奉在他母亲的旁边,每天端汤送药,一点也不敢怠慢。在怀州居住这段时间,他不断到乡间访查,了解当地的民间疾苦,协助地方官发展当地农业生产,因此人民群众都很拥戴他。
大德十一年(公元1307年),元成宗驾崩,宫廷内部争权夺利,互相倾轧,朝野一片混乱。左丞相阿呼岱阴谋奉元成宗皇后伯岳吾临朝称制。右丞相哈刺哈斯看到这种情况,就连忙派人分别到青海迎接怀宁王海山,到怀州迎接海山的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。因为怀州离京城很近,这个爱育黎拔力八达没几天就匆匆忙忙地赶到了京城,他在右丞相哈刺哈斯的帮助下,杀掉了左丞相阿呼岱,自己当了监国,暂时代理皇帝处理朝政。
同年五月,怀宁王海山到了京城,当上了皇帝,史称元武宗,他改年号为至大,立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。武宗在位四年,公元1311年正月初七驾崩,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继皇帝位,史称元仁宗,改年号为皇庆。皇庆二年(即公元1313年),太后降懿旨,将仁宗奉母居住的怀王宫,改名为兴隆寺(即现在俗称的高台寺)。为了纪念仁宗的功德,在城内大关帝庙两边修建怀王殿,并取年号“皇庆”中的“庆”字,把怀孟路改为怀庆路。又过了几十年,明朝取代了元朝,又把怀庆路改为怀庆府。到了中华民国二年(即公元1913年),废府存县,废掉了“怀庆”这个用了几百年的老名字,县名也改为沁阳县。
从此怀庆府做为地名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明初府治河内(今河南省沁阳市)。辖:河内、济源(县治在今河南省济源市东)、修武(县治在今河南省修武县西北)、武陟(县治在今河南省武陟县阳城镇)、孟县(今河南省孟州市)、温县(今河南省温县)共6县。
相传上古时代,身患重疾的神农氏带领文武百官、妻室家眷,跋山涉水、广走民间遍寻草药。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,来到神农山的他们看到遍地绿叶、白花,神农氏叹曰:“真乃神仙福地,药山矣!”随即命百官撷取四样草根蕊和水服之,没几天神农氏的病便痊愈了。于是他命令山、地、牛、菊四官护值那四样草根,并且根据护值官名而命名草药为“山药、地黄、牛膝、菊花”。
因为四种药物灵妙神奇,当年尧帝祭上时曾落驾于怀州神农山,并封此山为草药圣地。武王与殷纣王为争夺这块宝地,曾展开过一场长期的恶战。最终,在姜太公、周公旦等名臣的辅佐下,武王夺取江山,平定天下,并占据了神农山。“四大怀药”从周朝开始,历代都被列为贡品,岁岁征收。而且征收时都指名道姓,非要留驾庄地黄、大郎寨山药、北金村牛膝、皇甫村菊花。如今太行山下的邘国古城(沁阳市西万镇邘邰村),就是周朝分封天下时,诸侯王室邘叔的邘国封地,这里早已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“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”。与“四大怀药”相关的具体地方,其实位于邘国王的封地——朝拜邘叔王的古留驾庄(今沁阳市西万镇留庄村)。据明正德十三年《怀庆府志》、明嘉靖四十五年《怀庆府志》、清康熙三十四年《怀庆府志》、清乾隆五十四年《怀庆府志》等均有记载:地黄、山药、牛膝、菊花“俱河内县出,为朝贡常数”。公元前734年,
卫恒公就以“怀地黄、怀山药贡献周王朝”。据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载:“唐朝怀州河内郡贡地黄、山药、牛膝、菊花、生姜五种药材。”《宋史·地理志》载:“宋朝河内郡贡怀地黄、怀牛膝二种。”而到了金代,怀州郡则贡怀地黄、怀牛膝、怀山药、怀菊花4种。明朝河内郡贡怀生地、熟地、山药、牛膝等9种。清康熙32年贡药材包括“四大怀药”在内达11种。由此可见,怀庆府地黄、山药、牛膝、菊花等“四大怀药”,历来被朝野皇室视为养生珍宝,年年纳贡必备。历史上,怀地黄以留驾庄所产品质最佳,淮山药则以大郎寨(今沁阳市山王庄镇大郎寨村)所产质量上乘。故销往国内外的地黄必标“留驾庄”货号;山药必标“怀郎”字样,方为地道货。1962年卫生部、中医药管理局以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的1892种中药材优选出44种作为“国药珍宝”,“四大怀药”俱列其中。1995年4月沁阳市被卫生部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、中华医学会、中华药学会、中华农学会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命名为“中国怀药之乡”。2003年,管辖沁阳的焦作市被国家质量检验检疫局授予“‘四大怀药’原产地域产品保护”荣誉称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