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蒡黑斑病诊断与防治措施
一、牛蒡黑斑病病害诊断
牛蒡黑斑病主要为害叶片、叶柄,亦易在苗上发生。叶上病斑圆形,大小2~20毫米,褐色至茶褐色,表面平滑。后期自病斑中央渐变淡褐色至灰色,且极薄而易破,遇雨时常穿孔。后期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点。发病严重时,多个病斑融合为不规则形大斑块,致使病部黄枯。
致病菌为牛蒡叶点霉。病菌分生孢子器埋生在组织中,孔口外露。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,黄褐色。分生孢子单胞,无色,椭圆形至长椭圆形,两端钝圆。
二、牛蒡黑斑病发病规律
病菌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土表越冬。翌年越冬分生孢子器散出分生孢子侵染引起田间发病。发病后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,借风雨传播引起反复再侵染。
病菌10~30℃范围均可发育,发育适温25~27℃。病菌生长发育需高湿度,分生孢子传播扩散需有水滴存在。在高温下,雨后易发病。病斑遇雨易成穿孔。
三、牛蒡黑斑病防治措施
1、精选种子,并用40~50℃温水浸泡3小时,然后在25℃下催芽。芽齐后选壮芽播种促使幼苗健壮生长,减少苗期发病。
2、精细整地,高畦或高垄栽培,注意密度要适宜,防止过密。
3、重病地应与其他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。
4、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,以减少田间菌源。收获后彻底清洁田园,集中病残体深埋或烧毁,并随之进行土壤深翻,以减少翌年初始菌源。
5、苗期发病要喷药防治,药剂可选用80%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,或58%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,或30%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,或25%络氨铜水剂500倍液,或77%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600倍液,或60%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或1∶1∶200~240波尔多液。
牛蒡黑斑病主要为害叶片、叶柄,亦易在苗上发生。叶上病斑圆形,大小2~20毫米,褐色至茶褐色,表面平滑。后期自病斑中央渐变淡褐色至灰色,且极薄而易破,遇雨时常穿孔。后期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点。发病严重时,多个病斑融合为不规则形大斑块,致使病部黄枯。
致病菌为牛蒡叶点霉。病菌分生孢子器埋生在组织中,孔口外露。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,黄褐色。分生孢子单胞,无色,椭圆形至长椭圆形,两端钝圆。
二、牛蒡黑斑病发病规律
病菌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土表越冬。翌年越冬分生孢子器散出分生孢子侵染引起田间发病。发病后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,借风雨传播引起反复再侵染。
病菌10~30℃范围均可发育,发育适温25~27℃。病菌生长发育需高湿度,分生孢子传播扩散需有水滴存在。在高温下,雨后易发病。病斑遇雨易成穿孔。
三、牛蒡黑斑病防治措施
1、精选种子,并用40~50℃温水浸泡3小时,然后在25℃下催芽。芽齐后选壮芽播种促使幼苗健壮生长,减少苗期发病。
2、精细整地,高畦或高垄栽培,注意密度要适宜,防止过密。
3、重病地应与其他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。
4、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,以减少田间菌源。收获后彻底清洁田园,集中病残体深埋或烧毁,并随之进行土壤深翻,以减少翌年初始菌源。
5、苗期发病要喷药防治,药剂可选用80%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,或58%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,或30%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,或25%络氨铜水剂500倍液,或77%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600倍液,或60%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或1∶1∶200~240波尔多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