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分食疗愿君常伴荠花香
荠菜古称为荠,因为可以食用,后来就称荠菜。又因它具有清香气,故又称为香善菜或香田荠。据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“释家取其茎作挑灯杖,可辟蚊、蛾,谓之护生草,云能护众生也。”这种说法,实不足以深信。但《植物名实图考》大概以荠菜能化积治痢,可起肠道消毒作用,称为净肠草,这倒是名实相当的。
荠菜入药渊源已久,早在《五十二病方》中,就已用荠菜子来治金疮止痛。《名医别录》说荠菜子能明目止痛,故后世于眼病,较为多用。
荠菜无论作为家常蔬菜,或作筵席佳肴,都是一种珍品,素食者往往对它十分喜爱。其性味甘平,所以《诗经》里有“谁谓茶苦,其甘如荠”之句。此物多野生,近年已有人工栽培,作为蔬菜供应市场。据测定,荠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。由于它所含营养价值较高,性味又平和不偏,清香爽口,所以就成为人们喜爱的蔬菜之一。荠菜的吃法很多,有剁碎和肉做包子的、包春卷、包水饺,也有烧豆腐或炒肉丝的。倘若酌情配料,可发挥其治疗作用,如乳糜尿病人可食用荠菜与荸荠片同炒,肾炎病人食用荠菜加海参、瘦肉烧羹等,吐血者服荠菜与蜜枣各30克煎服。
我国是一向重视食疗法的国家,荠菜自《千金方·食治》开始,其后有关食疗的著作,如《食经》《食性本草》《随息居饮食谱》等,均有荠菜治病的记载,其他中草药书,记述荠菜的药用,就更多了。由于荠菜旺生于早春,治疗某些疾病又很有效,故不但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有“城中桃李愁风雨,春在溪头荠菜花”之句,民间也有“到了三月三,荠菜当灵丹”的说法。荠菜可治的疾病不少,但到底对哪几种病最灵验呢?据前人经验:“根叶烧灰,治赤白痢极效。”(取50至100克煎后饮汤,食菜亦可);据近人经验“疰夏灵丹何处有?愿君常伴荠花香”,据说春天多吃新鲜荠菜,对疰夏(一种以夏季消瘦为主,或伴有发热的疾病)有意想不到的良效。但我们一般常用于治疗吐血、咯血、尿血、月经过多等出血证,在出血不太严重时,可单用荠菜100-120克煎汤食菜,如出血严重,此法作为辅助治疗,亦确有效验。
此外,据有关文献报道:
治水肿:可用荠菜、车前草各30克煎水服。
治白带:可用荠菜100克煎服,此方亦治乳糜尿(但量宜多些),及小儿水泻(量可少些)。
治黄疸:可用荠菜子、大青叶各30-60克水煎服。
预防麻疹:可取荠菜2斤,加水2斤,浓煎成1斤,每周1次,每次服100毫升,有降低发病率之效。
上述这些都可供食用荠菜者作参考。
因为荠菜具有和脾、利水、止血、明目等作用,药食两宜,价廉物美,所以有人曾作诗赞美它:“勿劳耕耘生阡陌,叶如翡翠花丽妍。常服延年能却病,堪称春蔬第一鲜。”虽觉溢美过文,但荠菜常食益处大,这话倒不假。
荠菜入药渊源已久,早在《五十二病方》中,就已用荠菜子来治金疮止痛。《名医别录》说荠菜子能明目止痛,故后世于眼病,较为多用。
荠菜无论作为家常蔬菜,或作筵席佳肴,都是一种珍品,素食者往往对它十分喜爱。其性味甘平,所以《诗经》里有“谁谓茶苦,其甘如荠”之句。此物多野生,近年已有人工栽培,作为蔬菜供应市场。据测定,荠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。由于它所含营养价值较高,性味又平和不偏,清香爽口,所以就成为人们喜爱的蔬菜之一。荠菜的吃法很多,有剁碎和肉做包子的、包春卷、包水饺,也有烧豆腐或炒肉丝的。倘若酌情配料,可发挥其治疗作用,如乳糜尿病人可食用荠菜与荸荠片同炒,肾炎病人食用荠菜加海参、瘦肉烧羹等,吐血者服荠菜与蜜枣各30克煎服。
我国是一向重视食疗法的国家,荠菜自《千金方·食治》开始,其后有关食疗的著作,如《食经》《食性本草》《随息居饮食谱》等,均有荠菜治病的记载,其他中草药书,记述荠菜的药用,就更多了。由于荠菜旺生于早春,治疗某些疾病又很有效,故不但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有“城中桃李愁风雨,春在溪头荠菜花”之句,民间也有“到了三月三,荠菜当灵丹”的说法。荠菜可治的疾病不少,但到底对哪几种病最灵验呢?据前人经验:“根叶烧灰,治赤白痢极效。”(取50至100克煎后饮汤,食菜亦可);据近人经验“疰夏灵丹何处有?愿君常伴荠花香”,据说春天多吃新鲜荠菜,对疰夏(一种以夏季消瘦为主,或伴有发热的疾病)有意想不到的良效。但我们一般常用于治疗吐血、咯血、尿血、月经过多等出血证,在出血不太严重时,可单用荠菜100-120克煎汤食菜,如出血严重,此法作为辅助治疗,亦确有效验。
此外,据有关文献报道:
治水肿:可用荠菜、车前草各30克煎水服。
治白带:可用荠菜100克煎服,此方亦治乳糜尿(但量宜多些),及小儿水泻(量可少些)。
治黄疸:可用荠菜子、大青叶各30-60克水煎服。
预防麻疹:可取荠菜2斤,加水2斤,浓煎成1斤,每周1次,每次服100毫升,有降低发病率之效。
上述这些都可供食用荠菜者作参考。
因为荠菜具有和脾、利水、止血、明目等作用,药食两宜,价廉物美,所以有人曾作诗赞美它:“勿劳耕耘生阡陌,叶如翡翠花丽妍。常服延年能却病,堪称春蔬第一鲜。”虽觉溢美过文,但荠菜常食益处大,这话倒不假。